复旦大学教授庄国顺指出,二次气溶胶、沙尘、生物质燃烧是我国城市严峻雾霾的三个主要成因.近十多年来PM2.5中的硝酸盐与硫酸盐的比值从2000年代初期的0.3持续增加到2010年的1.0以上,直至2003年1月这次全国性严峻雾霾天气中此比值高达2左右,确凿无疑地证实了机动车急速增加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诸多大城市PM2.5乃至产生雾霾的主要因素.他指出政府部分不应该知足于"低尺度",不要过分夸大景象形象前提因素.持续雾霾天气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摒弃先发展后管理的陈旧观念."发展是硬道理,比硬道理更硬的是改善人们的糊口质量.假如一种发展要以伤害人们的健康为代价,那这样的发展宁愿不要."他以为控制机动车的增长和严格机动车的排放尺度已成为上海乃至中国其他大城市改善大气质量确当务之急.
阚海东:建议推出"雾霾天气健康指数"复旦大学阚海东教授指出,我国此次雾霾天气的PM2.5污染状况,不管是浓度水平和持续时间,均与伦敦烟雾事件类似.通过对北京、石家庄、唐山等城市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雾霾时间期间,居民门诊、急诊和住院的风险增加了20-30%.但更需要引起警惕的是长期持续PM2.5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危害(上海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www.shanghaitianqi114.com).WHO最新评估结果表明,大气PM2.5是我国排名第4的健康危险因素,2010年我国约有120万居民死亡与PM2.5污染相关.他建议我国相关治理部分推出"雾霾天气健康指数",指导居民公道应对雾霾天气,建议"十三五"期间启动我国大气PM2.5污染健康影响的前瞻性队列专项研究.